【论文摘要】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探索,当前俄罗斯师范教育现代化进程受阻:一方面,由于教师职业声望下降和传统培养模式局限,导致未来教师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基础教育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封闭单一的教育体制困境无法突破。为此,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实施了旨在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师范教育现代化工程,并通过引入全纳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和实践环节,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论文关键词】俄罗斯;师范教育;现代化
21世纪初,为回应社会转型的挑战,俄罗斯制定并实施了旨在促进师范教育转型的现代化战略。经过二十余年改革探索,俄罗斯师范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局限性和非系统性逐渐显露出来,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并未带来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师范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战略目标的达成。基于此,2014年5月,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发布了《关于提高普通教育机构师资职业水平综合纲要的构想》,在此框架下提出了包括《师范教育现代化纲要》在内的四个子项目。本文将以此来考察俄罗斯师范教育现代化新进展,以期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当前俄罗斯师范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教师职业社会声望下降导致优质生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工资收人低、劳动强度大、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造成俄罗斯教师职业威望不断下降,对优秀高中毕业生吸引力显著降低。从2012-2013年大学招生质量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师范专业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更具社会吸引力的专业。[1]一项在沃罗涅日市第18中学5?11年级学生中开展的关于未来专业选择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个学生愿意选择教师职业。[2]有更详细的数据分析表明,教师职业社会吸引力低是俄罗斯教师职业"双重消极选拔"趋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3"双重消极选拔"突出表现在师范专业优秀生源不足和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不选择教师职业。近年来,虽然莫斯科等地区教师收人提高,使师范专业报考人数有所上升,但与其他有竞争优势专业相比录取分数差距依然存在。[4]
(二)师范教育质量效益低下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俄罗斯师范教育改革使教师培养体系、教育内容和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是教育系统中最薄弱环节,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信任危机。俄罗斯师范教育社会经济指数显示,师范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声誉和竞争力较低,培养的教师不能满足新型教育需要。前教育部长富尔先科认为,"师范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障碍。"[5]俄罗斯现有师范教育专业的大学共有167所,其中师范大学47所。2012年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监测数据表明,71.43%的师范大学属于绩效不佳教育机构。[6] |